#水肿5(急性肾小球肾炎)
张某,男,5岁,于1990年1月31日初诊。患儿自1个月前因发热、浮肿去某儿童医院就诊,经化验检查尿蛋白(++),血白细胞13000/mm³(13×109/L),诊断为“急性肾小球肾炎”,住院治疗1月余,仍发热不退,尿蛋白不降,浮肿不消,遂请赵老会诊。但见发热不扬,咳嗽有痰,时有恶心呕吐,面目、眼睑及全身浮肿较甚,舌红起刺,苔黄根腻,脉滑数,化验检查:尿蛋白(+++),血白细胞16000/mm³(16×109/L),体温38.5℃。证属热郁湿阻、肺气不宣,治拟芳香宣化,和胃止呕。
药用:苏叶3克 杏仁6克 佩兰6克 半夏6克 荆芥3克 茅、芦根各10克 焦三仙各6克 水红花子6克 服5剂。
热退,恶心呕吐未作,浮肿见消,仍咳嗽,大便干结,舌红苔白,尿蛋白(+)。用宣肺止咳,兼以清化方法。
药用:荆芥3克 防风3克 杏仁6克 前胡3克 浙贝母6克 茅、芦根各10克 生地榆6克 茜草6克 瓜蒌10克 焦三仙各6克 水红花子6克
又服药5剂,体温正常,咳嗽痰止,浮肿消失,食欲渐增,二便正常,精神转佳,舌红苔白,脉滑数,尿蛋白(-)。再以清热凉血化瘀治其本。
药用:荆芥3克 防风3克 生地榆6克 丹参6克 茜草6克 茅、芦根各10克 焦麦芽10克 以此方服药5周,无其他不适,改每周7剂为每周服药3剂,又服5周未反复,而获痊愈。
按:急性肾小球肾炎属于中医“水肿”的范畴。水肿病是体内水液代谢功能紊乱,导致水液潴留,引起周身浮肿的病证。水肿的辨证,广义的可分为阳水与阴水两大类。阳水属实属表,包括风邪外袭,水湿浸渍,湿热蕴结,治疗多以祛邪为主;阴水属里属虚,包括脾肾阳虚或阴阳两虚,治疗多以扶正为主。本病案乃湿热内蕴,风邪外袭,肺气失宣,三焦不畅,故见发热不扬,咳嗽有痰,水肿较甚;三焦气化不利,中阳被水湿所困,可见恶心呕吐等,其主要矛盾是湿与热互结。
对于湿热证的治疗,赵老认为,湿热证首当治湿,治湿必先化气,化气必当宣肺。盖肺主一身之气,肺气宣则一身气机通达,营卫调和,气化得行,湿乃自去,湿去热不独存。湿热去诸症自除。因此先以宣肺气化湿浊为法,取苏叶、杏仁、芦根宣展肺气,止咳化痰;苏叶、佩兰芳香化湿;半夏健脾和胃止呕,化湿去痰止咳;荆芥祛风胜湿,宣通气机;茅根利湿清热;焦三仙、水红花子消食导滞。服药5剂,热退肿消,湿去余热未清。又以前法加生地榆、茜草、瓜蒌等凉血清热之品,再服5剂,诸症皆除,而获痊愈。